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方寸车位解“急难” 驾驶员告别“憋屈路”!一项“小切口”民生实事背后的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

时间:2025-07-09 10:07:00

衡量一座城市的温度,有时并非在宏大的地标,而藏于那些解决凡人“急难愁盼”的细微处。对于日夜穿梭在贵阳大街小巷的数万名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来说,一个能安心停靠三分钟解决内急的泊位,曾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如今,这份曾经遥不可及的安心,已化作镶嵌在137座环卫公厕旁的1240个车位,以及那块块醒目的蓝色“如厕临停”标识牌。这看似微小的“方寸之便”,是贵阳贵安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传递民生温度的生动注脚,让“爽爽贵阳”的暖意,真切流淌在每一位奔波者的心间。

困局破题:从“憋屈”呼声到治理东风

“以路为家、以车为岗”,出租车、网约车这些城市流动血脉的守护者,其最私密也最急迫的生理需求,在2023年的一场群众意见座谈会上,被驾驶员代表们带着几分无奈和强烈期盼,摆到了贵阳市依法治市办的案头。座谈会上,一位老师傅反映:“我们不怕跑车累,就怕憋尿苦!看见厕所不敢停,停了就怕开罚单。”

这憋闷已久的呼声,精准地撞上了国家层面的治理东风——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与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的“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贵阳市依法治市办敏锐地意识到,这看似微小的“如厕临停难”,正是检验执法为民温度、提升治理效能的绝佳“小切口”。一场由市依法治市办牵头,市公安交管局、市交委、市综合执法局等多部门握指成拳的民生攻坚,迅速启动。

建设绝非头脑发热、遍地开花。一支特殊的联合勘察队伍迅速组建,成员囊括交警、交通规划师、城管执法队员。他们人手一本《贵阳市停车场条例》,带着皮尺、记录本和严谨的态度,如同城市“微创手术师”,对全市600余座环卫公厕逐一进行地毯式“诊断”。

选址过程近乎苛刻。在观山湖区碧海花园公厕旁,勘察人员反复测算早高峰的车流速度与临时停车对主干道的影响;在南明区大理石路,特殊的道路条件迫使团队多次调整车位角度,确保既方便停车又不阻塞交通;在车流密集的云岩区环城北路与贵乌路交叉口附近,团队甚至连续蹲守不同时段,精确评估临时停靠的安全窗口期。

“能设尽设是我们的目标,但前提是科学合理,绝不能为了解决一个老问题,又给城市交通‘添新堵’。”市公安交管局负责现场勘察的警官道出了铁的原则。每一处点位的敲定,背后都是安全性、交通可达性和周边道路通行能力的精密计算与平衡。

最终,137处公厕坐标被慎重地标注在城市地图上。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随之出炉:在车流湍急的主干道辅路,巧妙“抠”出一个个港湾式避让车位,犹如在激流旁开辟出宁静的避风港;在相对宽敞的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则规范施划标准路边停车位;在每处临停车位旁都矗立着统一设计、蓝底白字、异常醒目的“如厕临停”标识牌,下方清晰标注着限停时间,无声地传递着“即停即走”的规则与效率理念。截至今年6月,1240个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专用泊位,星罗棋布般镶嵌在贵阳贵安137座公厕旁。

服务延伸:“方便”之后的长治久安

更令人称道的,是对城市现有资源的“激活”巧思。建设者发现,许多环卫公厕周边本就分布着大量收费白线停车位。何不将它们也纳入“如厕共享圈”?一项创新机制应运而生:公厕附近的白线收费停车位同步向有紧急如厕需求的驾驶员开放,享受15分钟免费停车时长。

这方寸之间的变革,悄然弥合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张力。

7月8日中午,奔波了一上午的网约车司机罗师傅在观山湖区林城东路如厕点停好车,快步走向公厕,回头看了一眼路口执勤的交警,双方目光交汇,交警微微点头示意。“以前像做贼一样,停几分钟心都提到嗓子眼,被罚过,也急赤白脸吵过架。现在看到这个蓝牌子,心里踏实得像回了家,交警同志眼神都透着理解。”罗师傅的感慨道出了许多驾驶员的心声。

从“一罚了之”的刚性管理到“疏堵结合”的柔性服务,从冰冷的罚单到温暖的蓝牌,基层治理的智慧在此刻润物无声,执法的权威与城市的温情实现了和谐共振。

临停点绝非一划了之,其生命力在于精细长效的运维与服务拓展。今年以来,市政维护车辆穿梭于大街小巷,工作人员手持专业设备,对因日晒雨淋、车辆碾压而模糊的标线进行仔细覆新。仅上半年,就有分布在12座公厕旁的106个车位标识线焕然一新,确保这些“民生坐标”时刻清晰醒目,让驾驶员在远处就能一眼锁定。

服务的半径也在不断延伸。“如厕临停”启动之初,主要聚焦于解决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的燃眉之急。随着成效显现,决策者果断推动普惠共享,贵阳贵安255万辆机动车保有量,每天还有近60万辆外地车涌入,他们的“方便”需求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尊重。

如今,无论你是本地私家车主,还是风尘仆仆的外地游客,只要看到那抹蓝色标识,都可以安心享受这份便捷。来自陕西的自驾游客梅先生表示:“贵阳设置的驾驶员如厕临停点,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外地游客,以前进城找厕所停车是噩梦,现在看见这蓝牌子,就知道爽爽贵阳的名号不是虚的。”

变化,还在城市肌理中悄然生长出新的枝芽。在驾驶员集中用餐的区域,“停车+”的创新场景应运而生——结合如厕需求与用餐高峰,贵阳市在5个区(市、县)共设置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用餐临时停车点8处、临时停车位120个。

更长远的是源头规划:建立全市环卫公厕配套设施档案,一体考虑新设环卫公厕能否配套设置“如厕临时停车点”?今年以来,9座新建成的环卫公厕旁,114个崭新的泊位已默默就位,迎接着每一位风尘仆仆的赶路人。

城市温度:方寸之间见民心

点滴变化,落在驾驶员脚下,汇成暖流,涌上群众心头。

“以前开车带家人来贵阳玩,找厕所停车那叫一个焦头烂额!要么找不到位,要么怕被拍。现在好了,远远看见那个蓝底白字的牌子,心里就一松,觉得这城市真贴心,对自驾客太友好了!”来自遵义的胡女士由衷赞叹。来自武汉的王女士感触更深:“经常开车外出办事,最怕的就是人有三急。这次来贵阳看到这些临停点,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名符其实的爽心、爽游,‘爽爽贵阳’让人心里暖和,印象太深刻了!”

在如厕临停点旁,望着有序停靠又快速驶离的车辆,市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唐明鸿深有感触:“这小小的蓝色泊位,看似只是‘方寸之地’的改造,实则是城市治理理念深刻转型的缩影。它丈量着我们如何从单纯的‘管理思维’向‘执法+服务’双轨并行转变。我们既要捍卫法律法规的刚性与尺度,维护道路的畅通与秩序,更要传递一座城市应有的柔软与温度。”

唐明鸿表示,下一步,贵阳贵安将持续聚焦法治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加精细的执法服务打造彰显城市温度、优化营商环境的“便民品牌”,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擦亮“贵人服务”“爽爽贵阳”靓丽名片。

这民生“小切口”所撬动的,正是贵阳贵安营商环境“大提升”的杠杆——它让奔波劳碌者感受到尊重,让远道而来者体会到欢迎,让每一个市场主体感知到这片土地对细微需求的体察与回应。

当一位位像罗师傅这样的驾驶员,不再因内急而焦虑彷徨、尊严受损;当无数像梅先生、王女士这样的外地游客,在陌生的街头转角邂逅这份体贴入微的便利,贵阳用1240个精心布局的临停泊位,写下了一则朴素却深刻的城市治理寓言:真正珍贵的民心工程,往往不在于声势浩大的排场与投入,而在于对凡人俗世中那些真切“痛点”的敏锐洞察、温柔体察与务实纾解。

方寸车位解开的,不仅是驾驶员的生理“急难”,更系紧了城市与人之间那份可感可触的情感纽带。每一次无需忍耐的顺畅“方便”,每一次被理解、被尊重的停车体验,都在无声地擦拭着“爽爽贵阳”这块金字招牌,让它的底色——那份根植于高效治理与人性关怀的城市温度,在黔中大地上愈发清晰、温暖,深入人心。这小小的蓝色标识,已然成为丈量这座城市文明高度与治理精度的独特温度计。

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