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马利萍

今天早上送女儿去打暑假工,返程路上突然接到亲戚电话,紧急地要我送一位病人去省妇保。听着电话那头的焦急,顾不上自己的内急,当即调转车头。
接到病人后,本想走高速能快些,可临近下高速口时,却遇上了长长的车队。我排在左侧第一道,见第二道移动稍快,便试着变道。几乎同时,另一侧一辆警车也向这边变道,我抢先一步插了进去。看着那辆警车,想到副驾驶上病人痛苦的样子——她手在发抖,呼吸急促,喘息声沉重,说肚子疼得厉害,吃了两颗止痛片也压不住——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能不能找警察帮忙?

犹豫片刻,看着病人愈发痛苦,我鼓起勇气下车,敲了敲后面那辆警车的车窗,司机示意我打110求助。
我立刻拨通110,详细说明了位置、行驶路线和病人的危急状况,希望高速收费处能开辟通道。110工作人员表示会协调高速交警。然而等待的过程显得格外漫长。就在协调电话打来时,我们的车也随着车流缓缓挪到了收费口——原来是系统故障,每个车道都改成了人工收费。
终于驶出高速,上了高架,导航却提示前方拥堵严重。想起新闻报道过交警为急救开道的先例,我回拨通了之前的电话,恳请能否派交警带路。工作人员回复说地面道路不属他们管辖,建议我直接拨打112紧急求助。
心里有些发怵,但驾驶过程中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警车,便鼓起勇气拨通了112。一边开车一边描述位置,因路况不熟,说得有些磕磕绊绊。对方挂断后,很快换了一位工作人员回拨过来。他冷静地询问我当前所在道路、目标医院和车牌号,然后指示我在前方经过的一座天桥下的公交站稍作停留,会有交警接应。
电话没有挂断,他一直在线等我确认地点。没过多久,远远看见一男二女三位交警等在那里,其中一位甚至蹲下身来仔细辨认我的车牌。我赶紧打开双闪灯,靠边停车。

他们显然已分工明确:一位迅速跨上警用摩托车;一位向我快步走来,简洁交代“等下跟着我们警车走”;还有一位则向前方跑去。起初不明所以,待我车子开过去才明白——她是为了挪开路障,方便我快速驶入主道,还不忘叮嘱:“双闪别关!”
一驶入主道,那位骑摩托的交警立刻加速赶到我前方。警笛长鸣,她一手稳控方向,另一只手果断地指挥两侧车辆避让。我紧跟在她后面,沿着两车道中间的“生命通道”疾驰。那一刻,感觉自己的车如同一个被父母牢牢护在身后的孩子,在汹涌的车流中坚定前行。
我们一路疾驰直达医院急诊门口。或许是警笛的提示,医院工作人员迅速迎了出来。我简短说明情况,其中一人立刻示意推来轮椅,小心地将病人接了进去。另一位工作人员随即提醒我:“这里是急救车专用通道,请尽快驶离。”
我心头一紧,担心病人应付不来。这时,那位短发女交警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利落地说:“放心,我在这边照应,你快去找地方停车!” 这份笃定让我安心不少。
本以为能在医院内部找个临时车位,但保安态度坚决:“外来车辆一律不得入内!” 我急得满头大汗,反复解释这是送急救病人进来的车,却毫无作用。保安的冷漠与交警的热忱,让我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无奈之下,只得驶离医院。
医院周边车满为患。我像没头苍蝇一样,连续绕了三个大圈,终于在一个对外停车场入口排上了队——这里实行“出一辆进一辆”的管理。万幸我是队伍里的第四辆车,焦灼地等了十几分钟,才得以驶入。
就在我第二次绕行过医院门口时,匆匆一瞥间,还看到那位女交警的身影。她正站在路中央,专注地指挥着来往车辆,确保通道畅通。然而,当我停好车,一路小跑回到急诊大厅时,她的警用摩托车已经不见了踪影。
一丝遗憾涌上心头。本想拍张照片,记录下这位不知名的守护者,如今却只留下模糊的印象:她和我一样留着利落的短发,有一双格外明亮、坚定的大眼睛。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她像一位守护天使,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降临,劈开拥堵的洪流,又在任务完成后悄然离去,只留下那份被守护的温暖和未能道谢的深深遗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