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装上写着“糖果”的蒜氨酸片在网络上热销,小小一瓶30克“蒜氨酸片”,售价达298元。业内人士表示,就现有研究成果看,蒜氨酸对人体健康虽有一定的作用,但绝非“包治百病”。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蒜氨酸将在更多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独特化学结构赋予优秀性质和功效
蒜氨酸是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分离得到的非蛋白含硫氨基酸,也是大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其在大蒜中的含量不低,占大蒜干重的0.6%—2%,是大蒜中独有的含硫化合物,这也使得蒜氨酸成为大蒜发挥各种生理活性的关键所在。
从外观和溶解性来看,蒜氨酸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呈现出一种纯净的质感,且无气味,这与平常所熟悉的大蒜的浓烈气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溶解性方面,蒜氨酸在水中极易溶解,这一特性使其能够在人体的水环境中迅速分散和吸收,为其发挥生理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它不溶于纯无水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若以稀丙酮和乙醇结晶,可得到白色针簇状结晶,独特的物理性质也为蒜氨酸的提取和分离提供了方向。
研究表明,蒜氨酸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辅助肿瘤的治疗。
此外,蒜氨酸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促进糖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控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及其他机制共5个方面,从而起到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发挥抑制糖尿病的功效。
各领域“多点开花”
从大蒜中提取纯品蒜氨酸的技术难度极大,且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如用常规加工技术将大蒜粉碎成胶浆后再提取蒜氨酸,则蒜氨酸很容易与蒜头里的蒜氨酸酶结合并产生蒜素,最终生成挥发性油,无法得到具有工业价值的蒜氨酸产品。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利用“超低温冷冻加工技术”(零下68摄氏度)先将蒜头在低温中粉碎,再用离心分离技术得到其中所含的蒜氨酸成分。此法对设备要求极高,因此,生产出的蒜氨酸成品价格普遍较高。国内研发出“隧道式微波技术”将生蒜头中的蒜氨酸酶灭活后,再加入多酶反应体降解蒜头所含的蛋白质、果胶、纤维素等物质,从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提取出蒜氨酸成品。
在保健食品市场,蒜氨酸产品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宠,常见的有蒜氨酸口服液、蒜氨酸胶囊、蒜氨酸片剂等。
威海科力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从优质大蒜中提取蒜氨酸并使其在液体中保持稳定及活性。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近些年连续攻克大蒜活性物的提取、质量研究和药效学评价难关,致力于生产高纯度蒜氨酸产品。
在食品方面,速溶香蒜粉、即食粥等产品颇受关注。欧露莲生物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应用创新发明专利“一种不含大蒜素的可食用型大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微波灭酶技术去掉蒜氨酸酶,不产生大蒜素,解决了传统大蒜提取物残留蒜臭味、辛辣味,以及颜色发黄,无法满足在食品中应用等技术问题。
蒜氨酸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其不仅能为食品增添独特的风味,提升食品的口感和品质,还具有抗菌保鲜的作用,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肉制品中添加蒜氨酸,可以抑制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防止肉类变质,同时赋予肉制品独特的蒜香风味。
健康潜力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蒜氨酸在更多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潜在作用正逐渐被揭示。目前,虽然蒜氨酸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消炎、抗氧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蒜氨酸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以明确其在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层面的作用。
专家提醒,就现有研究成果看,蒜氨酸对人体健康虽有一定的作用,但绝非“包治百病”。具体来看,将大蒜鳞茎挤压后,能产生蒜氨酸;蒜氨酸在大蒜素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大蒜素。
不过,正常食用大蒜获得的蒜氨酸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大蒜素非常有限,不足以防病治病。比如,在部分证明大蒜素有益健康的研究中,参与者摄入的大蒜粉量达到22400毫克/天,相当于70—90克新鲜大蒜所含的大蒜素。日常生活中,一天内很难吃那么多新鲜大蒜。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众多机构提醒公众,不能靠吃蒜来预防或治疗疾病。
当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天然、高效的功能性成分的需求持续攀升,蒜氨酸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正好契合了这一市场趋势,未来蒜氨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