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7月21日举行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半年,广东持续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增速回升,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存款余额37.7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5月社融规模增量1.33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介绍,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份出台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分融资渠道看,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市场化直接融资增加3894亿元、同比多增168亿元,占广东社融增量的29.2%、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增加2399亿元、企业债融资增加1252亿元,主要是债券融资成本更低,优质企业和基建项目优先选择债券融资。表外融资继续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合计减少1109亿元、同比多减619亿元,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54亿元、同比多减865亿元,主要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背景下批发零售业票据签发量下降。
二是金融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稳固加强。科技、普惠、绿色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同期总体贷款增速。体现“制造业当家”,上半年制造业贷款增加2787亿元,同比多增14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达22.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8%,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支持城市更新改造,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根据项目进度需求及时发放1697亿元城中村专项借款,带动基础设施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相关行业贷款合计增加4840亿元。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政策措施牵引下,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合计2.8万亿元、同比增长7.0%。
三是存款活期化趋势显现。6月末,广东省住户及企业部门活期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297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同比增速达8.8%,比各项存款增速高3.2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增长加快,表明前期利率调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激发经济活力。
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元
袁中红还表示,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进一步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建立“1+N”政策支撑体系,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其中,科技金融取得创新突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曾爱婷表示,当前我省科技企业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全生命周期、轻资产化等特点。一方面,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对金融的需求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还需要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传统抵押物不足,对促进科研成果价值转化的轻资产融资需求旺盛。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强化部门协同与系统集成,整合信贷、债券、股权、保险、担保、租赁等各类金融资源以及风险补偿、贴息等政策资源,指导并推动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业务创新,积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益企共赢计划”“股贷担保租”“认股权+贷款”三大服务模式,构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同时,落地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指导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广东省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7.3%。自5月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来,截至6月末,支持省内7家科技企业和3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07.5亿元,指导东莞银行发行5年期、15亿元专项金融债券,专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方面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推动“益企共赢计划”“股贷担保租”“认股权+贷款”等三项创新模式增量扩面,支持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支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