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湾区实习团”总结交流会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举办。此次交流会全面复盘实习成果,为校媒共育新型传媒人才搭建沟通平台,助力校媒合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校媒联动育英才
系统化培养助力学子蜕变
会上,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们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实习故事,围绕新闻采写、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视频制作、数据分析、AI应用等岗位内容,畅谈实习中的收获与感悟。
“从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在一次次修正错误、突破自我中,我完成了从理论到实操的跨越,更懂了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 新闻学专业大二学生钟艺姗分享了在第三方平台编发运营部的实习心得。35个工作日,她制作了144条视频,全平台总播放量超1.6亿,含22条百万流量视频,单条最高2536.9 万。“感谢平台和老师指导,未来想继续做内容创作,将‘强时效+高共情+严真实’的创作逻辑运用下去,努力成长为懂专业、有温度的媒体人。”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二学生冼子岚深切体会到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她表示,在融媒采集部南海记者站实习期间,辗转佛山、肇庆多地,参与深度栏目拍摄制作,投身数字人项目,多个作品获10万+流量。她认为,除专业技能外,责任心与工作态度同样关键,因此始终严谨对待每处细节,力求做到最好。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让她收获颇丰。
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张泳彤表示,她在自主移动端编发运营部负责多平台账号运营与内容创作,深度参与防蚊主题视频项目全流程,还协助萌宠、七夕、比武招亲等活动,落地了两场超百人次线下活动,积累了活动策划执行经验。
结合学生们的实习表现,经过综合评估,张泳彤、龙家轩、陈泽欣、钟艺姗、冼子岚、林宛盈6名学生获评“优秀实习生”,并获颁荣誉证书。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自主移动端编发运营部副主任崔艺文、第三方平台编发运营部副主任尹保山、知政公司副总经理王旭等导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们介绍,通过“一对一”甚至“多对一”带教、真实轮班、每周小结反馈等系统化机制,让学生全链路参与真实业务,涵盖平台运营各环节,还参与国际咏春拳大赛、佛山秋色巡游等城市品牌活动宣传,帮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专业技能,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快速提升适应传媒行业的综合素养。

深化合作筑平台
共探新型传媒人才培育路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重视实践教学,“湾区实习团”是学院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实践资源的重要桥梁。
今年4月24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签署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将进一步加强实习项目、研学活动、课程合作、实践合作、横向课题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为深化校媒合作、培养适应传媒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汕头大学与佛山传媒联合完成面试选拔,从100多名应聘者中确定26名汕大学子组成实习团。这群学生于6月30日奔赴佛山传媒,开启为期不少于2个月的集中实习。
这支实习团的成员构成丰富,涵盖了从大一到大三各年级的学生,专业涉及国际新闻与传播、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新闻学。依据学生专业特长与岗位需求,他们被分配至自主移动端编发运营部、第三方平台编发运营部、融媒新闻采集部、对外传播部、知政公司、数字商务公司、体育项目部等7个部门的15个岗位。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表示,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佛山传媒在全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这里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既彰显了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也凸显了其主动求变的能力。佛山传媒为学生提供了全链条的传媒实践场景,这种“在做中学”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快速掌握了新型传媒岗位所需的复合技能。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佛山传媒的合作关系,通过把行业前沿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实现无缝衔接。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吴礼晖指出,当前佛山传媒正以“连接世界,传递美好,创造价值”为使命,深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强化与用户连接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希望汕大新闻学院的同学们通过在佛山传媒的实习,深切感受到媒体系统性变革带来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全面锤炼全媒体采制、运营等技能。接下来,佛山传媒将进一步加强与汕大新闻学院合作,聚力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价值操守的新型传媒人才,为媒体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图片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关浩业、卢丽华
视频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关浩业